秦始皇扫六合.李白的诗的意思是什么 李白称赞的秦王是谁?
李白
秦王扫六合
李白
秦王扫六合,虎视何雄哉!挥剑决浮云,诸侯尽西来。
明断自天启,大略驾群才。收兵铸金人,函谷正东开。
铭功会稽岭,骋望琅琊台。刑徒七十万,起土骊山隈。
尚采不死药,茫然使心哀。连弩射海鱼,长鲸正崔嵬。
额鼻象五岳,扬波喷云雷。鬐鬣蔽青天,何由睹蓬莱?
徐市载秦女,楼船几时回?但见三泉下,金棺葬寒灰。
【赏析】
这是李白《古风五十九首》中的第三首。此诗开篇盛赞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统一中国的业绩,继而讽刺他追求神仙的荒唐行为。据《资治通鉴·天宝九载》记载,唐玄宗“尊道教,慕长生”。李白此诗似为玄宗慕仙事而发,以古喻今,借秦始皇来讽刺玄宗。
李白称赞的秦王是秦始皇嬴政。
扫六合直接的含义就是秦始皇统一天下。
“六合”常被人们误解为关东六国,其实不然。李白诗中的“六合”,不是指的关东六个诸侯国,而是指六个方向,即东、西、南、北、上、下。“扫六合”就是指扫平天下无敌手。“秦王”指的就是秦始皇嬴政。
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,秦始皇兼并关东六国,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帝国。
自长平之战以后,东方各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的强大攻势。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,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,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—秦朝,定都咸阳。
秦王嬴政任用许多能干的人,如李斯、蒙恬、尉缭、王翦等。李斯原来是楚国一个布衣,被秦王拜为客卿。蒙恬意甲都受到重用,蒙恬统率这30万大军,为秦守卫北方,秦王对他十分“尊宠”;尉缭是当时的军士长,当秦王政发现这位出色军事人才时,竟然放下国王架子,“衣服食饮与缭同”,后来任命他统管全国军事。王翦是秦国名将,秦王政因未采纳王翦的意见,用人失当,伐楚失败,就亲自赶到王翦家,当面检讨,再三请求他率兵伐楚。
原文出自李白的诗句:“秦王扫六合,虎视何雄哉!挥剑决浮云,诸侯尽西来。刑徒七十万,起土骊山隈。尚采不死药,茫然使心哀。但见三泉下,金棺葬寒灰。”
意思是:秦王嬴政以虎视龙卷之威势,扫荡、统一了战乱的中原六国。
【出处】《古风·秦王扫六合》——唐代:李白
秦王扫六合,虎视何雄哉!
挥剑决浮云,诸侯尽西来。
明断自天启,大略驾群才。
收兵铸金人,函谷正东开。
【译文】秦王嬴政以虎视龙卷之威势,扫荡、统一了战乱的中原六国。天子之剑一挥舞,漫天浮云消逝,各国的富贵诸侯尽数迁徙到咸阳。所谓大命天与,宏图大略驾御群雄。天下兵器铸为十二金人,函谷关的大门向东面大开,国内太平。
扩展资料
1、《古风·秦王扫六合》创作背景
这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《古风》组诗的第三首。全诗共有24句,全面评价了秦始皇的功过。诗中谴责了秦始皇,最后落得家破国亡的结局。
2、《古风·秦王扫六合》鉴赏
战国末期,秦国最为强盛,所以其他六国就听从苏秦的计谋合纵,简称六合。所谓秦王扫六合就是秦国灭六国。六合指的是齐、楚、燕、韩、赵、魏六个诸侯国。此诗前段从篇首至“骋望琅邪台”,颂扬秦王之雄才大略和统一业绩。头四句极力渲染秦始皇消灭六国平定天下的威风,张扬了秦王之赫赫声威。
《 秦王扫六合 》
秦王扫六合,虎视何雄哉!挥剑决浮云,诸侯尽西来。
明断自天启,大略驾群才。收兵铸金人,函谷正东开。
铭功会稽岭,骋望琅琊台。刑徒七十万,起土骊山隈。
尚采不死药,茫然使心哀。连弩射海鱼,长鲸正崔嵬。
额鼻象五岳,扬波喷云雷。鬐鬣蔽青天,何由睹蓬莱?
徐巿载秦女,楼船几时回?但见三泉下,金棺葬寒灰。
翻译:秦王嬴政以虎视龙卷之威势,扫荡、统一了战乱的中原六国。
天子之剑一挥舞,漫天浮云消逝,各国的富贵诸侯尽数迁徙到咸阳。
所谓大命天与,宏图大略驾御群雄。
天下兵器铸为十二金人,函谷关的大门向东面大开,国内太平。
会稽岭刻石记下丰功伟绩,驰骋琅琊台了望大海,何处是仙岛蓬莱?
用了七十万刑徒在骊山下修建陵墓,劳民伤财!
盼望着神仙赐长生不老之药来,徒然心哀!
派大海船入海,用连发的弓箭射杀山一样大的鲸鱼,是为了清除所谓的妖怪。
哦,那鲸鱼多么大啊,额头就有山丘大,呼吸时扬起的波浪势如云声如雷。
鱼刺一张开,青天看不见,有他们在海里,怎能到蓬莱?
徐芾用楼船载三千童男童女去寻仙药,至今没有回来!
看看骊山脚下的深土里,金棺盛的只是秦始皇冰冷的骨灰。
李白诗的原文是 秦王扫六合,虎视何雄哉
意思大概是“秦始皇扫灭六国,虎视天下,(这样的气势)是何等英雄啊!”
这句诗的意思是:秦始皇统一(指中国统一),但是他的权力和统治带来的暴行令人不快。李白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权力和统治的担忧和批评。
李白的诗《秦始皇之议鹫林苑》表达了对秦始皇的赞美和景观的描述。诗中描绘秦始皇兴建鹫林苑的壮丽场面,表达了对秦朝强大和繁荣的钦佩。同时,诗中也暗示了秦始皇在统一天下过程中的暴虐和镇压。整首诗极其雄奇壮观,是李白的一篇具有历史和文学价值的史诗。